和孩子約定:期中考後,我們要根據聯絡簿積點來進行獎品拍賣會

孩子迫不及待的一直問老師舉辦的時間

然而他們最近的表現

讓我不斷的反思:積點和行為內化的關聯

每天,老師花時間檢視孩子們的積點

中午,特地請幹部紀錄平時表現

星期一,積分長統計小組一週的表現

一週孩子一一檢視自己的行為表現,寫在日記記錄

在積點統計上,我們額外花了不少時間

然而積點對孩子行為的影響為何呢?


今天把我的感受和孩子分享

我問他們:你覺得積點對你有幫助嗎?

有16個孩子舉手贊成

剩下的孩子並沒有表示


我再問他們,有什麼樣的幫助呢?

俞玟說:他會因為想要得到3分,而學習主動幫助別人

哲安說:幫助別人,應該是主動。不應該以幫助人數決定分數多少。

從孩子的發表中

我發現,他們知道積點的內容是老師希望他們需要進步的部分

不管做得好不好,他們對於積點的內容大致都知道

所以對他們多少有影響力


接著問他們

然而積點統計的目的是為了衝高分數嗎?

有的人未養成天天記錄的習慣

有的人未確實檢視自己的表現

有的人記錄了,行為並沒有改變

因此回到最終,積點紀錄在自己有無確實反省

反省後,再去努力!


或許內化的過程不易查覺

但在師生的對話中

老師不會因小小的挫折而打退堂鼓

孩子也不會因為現實的誘惑而迷失方向

一次次的改進

一步步的進步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hacchapp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